秋冬季气候多变,同时经过夏季,人体消耗较大,免疫力下降,病毒乘虚而入,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。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证实,感冒与气象要素的变化值关系最大。进入秋冬季,早晚温差都很大,午后的对流天气,以及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,都会造成气温的骤降。这种气温的骤降,就是秋冬季感冒的主要诱因。
孩子易感冒,那么如何预防呢? 1.合理饮食 营养是全面提高儿童身体素质的物质基础,尤其是婴幼儿,每天需要的营养元素有几十种,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,都会导致相应的营养性疾病,从而使抵抗力下降,引发病原体的入侵。因此,在感冒的高发季节,合理的膳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。 学龄儿童,因接触外界的机会增多,更要均衡营养,避免偏食及挑食,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机体抵抗力下降;同时还要适量补充水分,防止呼吸道粘膜干燥,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。 2.坚持户外活动 随着气温的逐步下降,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,惟恐孩子着凉,天气一凉就把孩子宅在相对暖和的屋里,这就导致了孩子由于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冷空气的刺激,得不到耐寒锻炼,对病原菌抵抗力差,接触了感冒病人后,很容易染病。 因此,户外活动是提高呼吸道粘膜抗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。在天气条件良好,阳光充足,没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,坚持带孩子做适量的户外活动,每日活动0.5~1小时,加强寒冷训练,进行空气浴,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寒能力,更可提高儿童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。 3.定时通风换气 秋冬季节,室内温度高,湿度相对较低,加上很多家庭因怕冷而门窗紧闭,室内空气流通不畅,造成室内微生物密度相对较高,一些致病菌和病毒就很容易侵袭儿童,特别是家里有感冒患者,更易传染给孩子。 所以,即使是在寒冷的秋冬季节,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,并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。如果室内供暖温度过高,可在暖气片上放湿毛巾,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增加室内空气湿度。 4.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秋冬季节,室内温度高,湿度相对较低,加上很多家庭怕冷而门窗紧闭,室内空气流通不畅,造成室内微生物密度相对较高,一些致病菌和病毒就很容易侵袭儿童,特别是家里有感冒患者,更易传染给孩子。 所以,即使是在寒冷的秋冬季节,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,并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。如果室内供暖温度过高,可在暖气片上放湿毛巾,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增加室内空气湿度。 5.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,从穿衣下手。前面我们提到,在寒冷季节也要适当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以锻炼孩子们的抗寒能力,但这并不是说让孩子着凉受冻,而是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、灵活地增减衣物,如天气由冷变暖,不能急于给孩子减衣服,可根据您自己的感受,如果您没有因为减掉衣服而感到寒冷,再给孩子减也不迟。 6.按计划预防接种 在秋冬季节来临时,除了增强体质、调动自身的免疫机制外,还要按时、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,预防相关疾病的侵袭,增强机体被动免疫力。如体质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,可注射一些流感和肺炎疫苗,以辅助预防感冒及肺炎的发生。 7.注意节制饮食 现在有很多家长特别是老年人,总担心孩子吃得少、吃不饱,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,但孩子吃的过多,几天下来就很容易形成食积、便秘。 中医认为,“肺与大肠相表里”,即肠道有病积,会直接影响到肺部甚至整个呼吸系统的功能。有研究表明,大肠的粪食燥结,可引起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,肺组织抵抗力下降,进而引发反复的呼吸道感染。因此,切记“若要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。 8.适当休息 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儿童,如果出现轻微不舒服的症状,或已患病,建议最好请假休息,不要坚持上学,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身体的恢复,更可以避免传染其他孩子,以免造成班级或学校的疾病流行。